“貔”文言文意思
“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貔”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貔”字的古汉语解释

见“貔貅”。

【貔貅】⒈古代传说的的猛兽。⒉比喻勇猛的军队。刘禹锡《送唐舍人坐镇闽中》:“忽拥镇粤城”。

“貔”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一種猛獸。似虎,毛灰白色。《書經.牧誓》「如虎如貔。」 漢.孔安國.傳:「貔,執夷,虎屬也。」

“貔”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爾雅·釋獸,白狐。
說文豹屬,出貉國。
廣雅,貍貓也。
書·牧誓如虎如
,一名執夷,虎屬也。
詩·大雅獻其皮。
陸璣疏似虎,或曰似熊,遼東謂之白熊。
 又旌旗名。
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貅。
兵車旌畫貅,形象威猛,使衆知警備。
 又正韻蒲麋切,音皮。義同。
集韻或省作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