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言文意思
“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駢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pián
“骈”字的古汉语解释
pián
1.动词 两匹马并驾一车。嵇康《琴赋》:“双美并井,骈驰翼驱。”
2.形容词 对偶的。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
3.副词 并列;接连。《狱中杂记》:“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以及者。”
【骈比】密集。
【骈肩】肩并肩,指人多拥挤。
【骈阗】聚集;连结在一起。
“骈”国语辞典解释
pián
动词1.兩馬並駕一車。《說文解字.馬部》:「駢,駕二馬也。」
2.兩匹馬並行。唐.薛濤〈送鄭眉州〉詩: 「雙旌千騎駢東陌,獨有羅敷望上頭。」
3.兩物並列。宋.曹勛〈出入塞詩.序〉:「聞南使過,駢肩引頸,氣哽不得語。」
形容词
1.兩物相連的。例: 「駢拇枝指」 。
2.有對偶的。例: 「駢句」 。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副词
1.齊併的。唐.韓愈〈雜說〉:「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表示並聯的性質狀態。唐.柳宗元〈游黃溪記〉:「祠之上兩山牆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
名词
1.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朐縣。
2.文體名。講究句式整齊、對仗工整、辭藻華麗的文體。例: 「駢文」 、「駢體文」 。
3.姓。如春秋時齊有駢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