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文言文意思
“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貌”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ào

“貌”字的古汉语解释

mào

1.名词 相貌;面容。《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甚寝。”

2.名词 表情;神态。《捕蛇者说》:“言之,若甚戚者。”

3.名词 外表;外观。《<指南录>后序》:“北虽敬,实则愤怒。”

【貌侵】形貌矮小丑陋。

【貌言】谀辞,谄媚逢迎之语。

“貌”国语辞典解释

mào

名词
1.長相、面容。例: 「容貌」「相貌」「其貌不揚」「花容月貌」「相貌堂堂」

2.外表、外觀。例: 「外貌」「全貌」

3.模樣、姿態。例: 「怒貌」「醉貌」《文選.賈誼.鵩鳥賦》「止于坐隅兮,貌閑暇。」

4.姓。如周代有貌辨。

动词
描繪、描摹。通「邈」《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楊貴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朝夕往,必為鯁欷。」 《聊齋志異.卷二.阿寶》「遂貌其呆狀,相郵傳作醜語,而名之曰:『孫痴』。」

“貌”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莫敎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敎切,𠀤音𩛨。
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
書•洪範五事,一曰
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又禮•郊特牲,周道也。
或謂委爲𤣥冠。
後漢•輿服志以皁絹爲之。
 又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榮名,豈有旣乎。
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又姓。
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辨。
 又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
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
唐書•后妃傳命工妃於別殿。
 又與邈同。遠也。
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
考異完完,諸本作
集韻或作䫉。

“貌”形意通解

」古作「」,又作「」。《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象人面形。凡皃之屬皆从皃。䫉,皃或从頁,豹省聲。貌,籒文皃从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