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文言文意思
“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冒(简繁同形)
拼音:mào/mò
“冒”字的古汉语解释
mào
1.动词 覆盖;遮盖。《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动词 触犯;冒犯。《汉书·霍去病传》:“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3.动词 顶着;冒着。《汉书·王连传》:“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4.形容词 轻率;冒失。《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5.动词 假充;假冒。《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6.动词 贪求;贪污。《汉书·卫青传》:“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mò
见“冒顿”。
【冒没】⒈轻率不顾其他。⒉贪图。
【冒颜】掩面以示,自惭之意。
【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冒”国语辞典解释
mào
动词1.由下往上或往外透出、發散。例: 「冒煙」 、「冒氣」 、「冒汗」 。
2.衝犯、不顧。例: 「冒險」 、「冒犯」 、「衝冒」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 宋.華岳〈驟雨〉詩: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3.假稱、假託。例: 「冒名」 、「假冒」 。《漢書.卷五五.衛青傳》:「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氏。」
副词
鹵莽、莽撞。例: 「冒犯」 、「冒進」 。
名词
姓。如元代有冒致中,清代有冒襄。
mò
參見「冒頓」 條。“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𠀤音耄。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
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
註師古曰:貪蔽也。
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
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
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
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
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
正韻忌也。
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
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
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密北切,音黙。
增韻貪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
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
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
註毒音代,冒音妹。
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考證:〔說文蒙而前。从冃目,以物自蔽而前也。〕 謹照原文蒙而前改爲蒙而前也。自蔽改爲自蒙。
“冒”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冃」從「目」,「冃」象帽子之形,「目」象眼睛,古人往往用眼睛來代表頭部,全字象頭戴帽子之形。本義是頭衣,即帽子。引申表示覆蓋、觸犯、冒充等義。詳解: 金文從「冃」從「目」,「冃」象帽子之形,「目」象眼睛,古人往往用眼睛來代表頭部,全字象頭戴帽子之形。本義是頭衣,即帽子。金文用作人名。戰國竹簡「冃」訛變為「尹」形,「目」或訛變為「自」。一說「自」是「首」的簡寫,象頭戴帽子。
戰國竹簡用作動詞,表示戴帽子,《郭店簡.唐虞之道》簡25-26:「古者聖人廿(二十)而冒(帽),卅(三十)而又(有)家」,「冒(帽)」有加冠之意,意謂古時聖人二十歲加冠為成人,三十歲成家立室。《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冠。」又用作人名,《清華簡一.楚居》簡7:「至焚(蚡)冒酓(熊)帥(率)自箬(鄀)徙居焚。」「蚡冒」是楚國君主,即楚厲王,原名「熊率」,「鄀」、「焚」都是地名,意謂焚冒熊率從鄀遷居於焚。《國語.鄭語.平王之末秦晉齊楚代興》:「楚蚠冒於是乎始啟濮」,韋昭注:「冒,楚季紃之孫,若敖之子熊率。」
傳世文獻中「冒」用本義的例子如《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著黃冒,詣北闕,自謂衛太子。」顏師古注:「冒,所以覆冒其首。」「旐」是旗子,「襜褕」是古代一種單衣。這個自稱衛太子之人頭上所戴、身上所穿以及所用之物都是明黃色。又如《新唐書.輿服志》:「白紗冒者,視朝、聽訟、宴見賓客之服也。」「冒」後來又加上意符「巾」作「帽」以表示此義項,而「冒」則用於其引申義。參見「帽」。
古書中亦有「冒」作動詞表示戴帽子的例子,如《戰國策.韓策一》:「山東之卒被甲冒冑以會戰。」「冑」是頭盔,「冒冑」就是戴頭盔。《後漢書.輿服志下》:「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
「冒」戴於頭上,引申出覆蓋、籠罩的意思。《玉篇.冃部》:「冒,覆也。」如《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下土是冒。」《毛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居」和「諸」是語氣助詞。《文選.曹子建〈公讌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頭戴帽子既是帽子覆蓋頭頂,也是頭上頂著帽子,故「冒」亦引申為頂著、冒著的意思,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解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進一步表示不顧、冒著(危險),如《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列傳》:「聞車駕當進幸江陵,以為不宜冒險遠,驛馬上諫。」《文選.曹子建〈求自試表〉》:「是以敢冒其醜而獻其忠,必知為朝士所笑。」
「冒」表示觸犯、冒犯。如《戰國策.楚策一》:「(蒙穀)遂自棄於磨山之中,至今無冒。」鮑彪注:「冒,謂犯法。」《史記.吳太伯世家》:「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
「冒」表示假冒、冒充。如《史記.游俠列傳》:「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關。」《漢書.衛青霍去病傳》:「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氏。」
「冒」亦表示貪婪。如《尚書.泰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孔傳》:「沈湎嗜酒,冒亂女色。」孔穎達疏:「冒訓貪也。」《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
「冒」還表示向外透、往上升,如冒煙、冒汗等,乃後起義。例子如北宋蘇軾〈雨後行菜圃〉:「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紅樓夢》第86回:「大爺拿碗就砸他的腦袋,一下子就冒了血了,躺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