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国语辞典解释
máo
名词1.毛髮中較長者稱為「髦」 。《爾雅.釋言》:「髦,選也。」 宋.邢昺.疏:「毛中之長毫,曰髦。」
2.比喻出眾的人才。唐.太宗〈令河北淮南諸州舉人詔〉:「江淮吳會,英髦斯在。」
3.古代孩童下垂至眉的髮式。《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漢.毛亨.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4.獸類頭頸上的長毛。《淮南子.原道》:「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
5.古代用犛牛尾作裝飾的旗幟。通「旄」 。《文選.張協.七命八首之三》:「建雲髦,啟雄芒。」 唐.李善.注:「髦,與旄古字通。」
形容词
流行的、時興的。參見「時髦」 條。
“髦”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說文髮也。
釋名髦,冒也。覆冒頭頸也。
詩·鄘風髧彼兩髦。
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儀禮·旣夕主人說髦。
註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
左傳·昭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小爾雅弁髦,太古冠冠而敝者也。
又詩·小雅烝我髦士。
傳髦,俊也。
爾雅·釋言髦,選也。
疏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也。
又馬鬣。
儀禮·旣夕馬不齊髦。
註齊翦也。
禮·曲禮乗髦馬。
疏不鬄落鬃鬣。
又正字通牛長髦者爲髦牛。
史記·西南夷傳取其筰馬,𤏡僮,髦牛。
又丘名。
釋名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又揚子·方言螳蜋謂之髦。
又集韻迷浮切,音謀。
詩·小雅如蠻如髦。
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八國從焉。
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彼髳此髦,音義同也。
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
集韻本作𩭾。或作髳。
“髦”形意通解
略說: 從「髟」,「毛」聲,本義為馬頸上的長毛。詳解: 從「髟」,「毛」聲,本義為馬頸上的長毛。《說文》:「髮也。从髟从毛。」 《儀禮‧既夕禮》:「馬不齊髦。」鄭玄注:「齊,翦也。今文髦為毛。」
「髦」亦泛指動物頭頸上的長毛。《山海經‧南山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
「髦」也指英俊傑出之士。《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適》:「季卿在朝,薦進才髦,與人交,有終始,恢博君子也。」
「髦」可表示古代兒童頭髮下垂至眉的一種髮式。《詩‧鄘風‧柏舟》:「髧彼兩髦。」毛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
「髦」亦代指兒童。清厲鶚〈五月二十五日艮山門外晚眺〉:「幾家叢薄徑微窄,稚髦闖籬窺過客。」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