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文言文意思
“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鬣”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è

“鬣”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è

1.名词 兽类颈上的长毛。《促织》:“试以猪撩拨虫须。”

2.名词 水族类颔旁的小鳍。《满井游记》:“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3.名词 鸟头上的毛。枚乘《七发》:“翠紫缨。”

“鬣”国语辞典解释

liè

名词
1.鬍鬚。《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鬣者相。」 晉.杜預.注:「鬣,鬚也。」

2.獸頸上的長毛。《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蕃鬣。」 《文選.曹植.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鬣。」

3.鳥頭上的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鶵鳼鶄,翠鬣紫纓。」

4.魚類頷旁的小鬐。《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魚,高數丈,……轉鬣而傍艦皆覆。」

5.松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財如碗。」

6.掃帚。《禮記.少儀》「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 唐.孔穎達.正義:「鬣謂掃地帚也。」

“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𠀤音獵。
說文也。从髟,巤聲。或作㲱䝓。
廣雅,髦也。
 又玉篇長須也。
左傳·昭七年使長者相。
 又馬領毛。
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周人黃馬蕃
 又豕也。
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
禮·曲禮豕曰剛
 又帚端。
儀禮·旣夕埽者執帚垂末內從。
禮·少儀拚席不以
 又增韻凡魚龍頷旁小鬐皆曰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亦帚端。考證:〔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周人黃馬繁。〕 謹照原文繁改蕃

“鬣”形意通解

」,異體又作「」、「」,義為頭髮直豎之貌。《說文》:「鬣,髮鬣鬣也。从髟巤聲。㲱,鬣或从毛。䝓,或从豕。」段玉裁注:「鬣鬣,動而直上皃。所謂頭髮上指,髮上衝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