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文言文意思
“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裂”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è/liě

“裂”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è

1.动词 剪;裁。《左传·昭公元年》:“裳帛而与之。”

2.动词 撕裂;撕开。《琵琶行》:“四弦一声如帛。”

3.动词 分割;分裂。《项羽本纪赞》:“分天下而封王侯。”

4.动词 破裂;开裂。《大铁椎传》:“贼应声落马,马首。”

5.动词 塌陷崩裂。《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

6.动词 像裂开的样子。《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

“裂”国语辞典解释

liè

名词
裁剪後剩餘的布帛。《說文解字.衣部》「裂,繒餘也。」


动词
1.割、撕、破。例: 「破裂」「裂開」《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咸請補綴。」 《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乃裂素為書,以遺巨卿。」

2.分散。例: 「分裂」「四分五裂」《莊子.天下》「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術道將為天下裂。」

3.分配、劃分。《墨子.尚賢中》「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 《戰國策.秦策五》「大王裂趙之半以賂秦。」

“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𠀤音列。
說文繒餘。
徐曰裁剪之餘也。
 又廣韻,破也。
禮·內則衣裳䘺,紉箴請補綴。
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其衣,斷其帶。
 又滅
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
 又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
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與。
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
 又人名。
春秋·隱二年繻來逆女。
說文作𧚲。考證:〔左傳·隱二年紀子帛名繻。〕 謹按左傳無此文。改春秋隱二年,紀繻來逆女。

“裂”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繒帛的殘餘。

詳解: 從「」,「」聲。本義是繒帛的殘餘。《說文》:「裂,繒餘也。」徐鍇《繫傳》:「裁翦之餘也。」引申泛指殘餘的部分。段玉裁注:「引伸為凡分散殘餘之偁。」如《國語.齊語》:「戎士凍餒,戎車待遊車之裂,戎士待陳妾之餘。」韋昭注:「裂,殘也。

  「」表示剪裁。《廣雅.釋詁二》:「裂,裁也。」如《文選.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後漢書.獨行列傳》:「乃裂素為書,以遺巨卿。」也表示撕裂,如《左傳.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曰:『帶其褊矣。』《韓非子.姦劫弒臣》:「余又欲殺甲而以其子為後,因自裂其親身衣之裏,以示君而泣。

  「」又表示分割、分裂,同「」。如《左傳.哀公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且將為之卜。《淮南子.覽冥》:「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高誘注:「裂,分也。

  「」引申為破裂、裂開,如《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還表示古代的車裂酷刑。如《墨子.親士》:「吳起之裂,其事也。《戰國策.楚策一》:「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資治通鑑.魏紀六》或以為宜加焚裂」,胡三省注:「裂,謂車裂,古之轘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