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埒”文言文意思
“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埒”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è

“埒”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è

1.名词 矮墙。《三国志·魏书·鲍勋传》:“时营垒未成,但立标。”

2.名词 堤坝;田埂。谢眺《赋贫民田》:“旧新塍分,青苗白水映。”

3.名词 山上的水流。《列子·汤问》:“一源分四,注于山下。”

4.形容词 相等。《汉书·李延年传》:“其爱幸韩嫣。”

“埒”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矮牆、短牆。《說文解字.土部》「埒,庳垣也。」 例: 「埒垣」

2.界線、界限。例: 「界埒」「埒內」「埒外」《淮南子.精神》「休息于無委曲之隅,而游敖于無形埒之野。」

3.山間水流。《列子.湯問》「一源分為四埒,注於山下。」

动词
相等、均等。《史記.卷三〇.平準書》「富埒天子。」 唐.陳鴻《長恨傳》「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室。」

“埒”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𠀤音劣。
說文庳垣也。
世說晉王淸有馬,謂于外作短垣繞之。
 又爾雅·釋山山上有水,
謂山巓之上有停泉名
 又釋丘水潦所還,丘。
謂丘邊有界,水環繞之。,小堤也。
列子·湯問篇終北之山名壷領,頂口有水湧出,名神糞,一源分爲四
 又畫界分程曰
淮南子·原道訓聰明不損。而知八絃九野之形
 又等也。
晉語叔向,子產,晏嬰之才相等
史記·貨殖傳程鄭山東遷虜,富卓氏。
俗作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