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文言文意思
“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土(简繁同形)
拼音:tǔ
“土”字的古汉语解释
tǔ
1.名词 泥土。《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名词 土地。《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名词 国土;领土;乡土。《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4.形容词 本地的;当地的。《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
5.名词 地方。《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土地】⒈田地。⒉领土。⒊土地神。
“土”国语辞典解释
tǔ
名词1.地面砂泥等的混合物。例: 「泥土」 、「黏土」 、「黑土」 、「積土成山」 。《書經.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2.地域、疆域。例: 「國土」 、「領土」 、「疆土」 。《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不貪其土。」
3.鄉里。例: 「故土」 。《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 唐.劉威〈旅懷〉詩: 「老將何面還吾土,夢有驚魂在楚鄉。」
4.五行之一。參見「五行」 條。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容词
1.本地的、地方性的、區域的。例: 「土產」 、「土貨」 、「土話」 。
2.古老傳統的。例: 「土方法」 、「土法煉鋼」 。
3.不合潮流的。例: 「土裡土氣」 、「他的穿著很土。」
“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考證:〔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謹照原文物出上增土字。
“土”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地上堆起的土塊之形(許進雄、李孝定、徐中舒)。小點象土粒。本義是土堆,引申表示土地。詳解: 甲金文象地上堆起的土塊之形(許進雄、李孝定、徐中舒)。小點象土粒。本義是土堆,引申表示土地。一說象祭祀土地的神主,即後來的「社」。古時封土立石以為祭祀土地的神主(彭裕商、戴家祥、張世超)。小點象對地主行灌禮(白川靜)。
甲骨文讀為「社」,是土地之神(王國維),《合集》14395:「尞于土」。甲金文表示領土、土地,《合集》36975:「西土受年,吉。」表示西土有好收成。大盂鼎:「受民受疆土」,《尚書.洛誥》:「誕保文武受民」。又表示與上天相對之下土。哀成叔鼎:「永用禋祀,死于下土,以事康公,勿或能怠。」「死」釋讀為「尸」,表示主祭,《左傳.成公五年》:「國主山川」,杜預注:「主,謂所主祭。」「死于下土」即主祭山川之神(馬承源)。五年琱生簋:「僕庸土田」,相當於《詩.魯頌.閟宮》:「土田附庸」(孫詒讓)。金文「𤔲土」是官名,相當於典籍的「司徒」,主管土地、農業生產,偶爾帶兵出征和冊命時作儐右。南宮乎鐘:「𤔲土南宫乎」。
《說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