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文言文意思
“荼”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荼(简繁同形)
拼音:tú
“荼”字的古汉语解释
tú
1.名词 一种苦菜。《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2.名词 茅、苇之类的白花。《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成语有“如火如荼”。
3.名词 泥土。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生人陷荼炭之艰。”
shū
副词 通“舒”。舒缓;慢慢地。《考工记·弓人》:“鹠斵目必荼。”
“荼”国语辞典解释
tú
名词1.植物名。即苦菜。菊科苦菜苣屬,「苦菜」 之古稱,參見「苦菜」 條。
2.茅、蘆的白花。《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漢.鄭玄.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shū
名词1.古時諸侯朝見天子所執的玉板。《荀子.大略》:「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 唐.楊倞.注:「荼,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也。」
2.門神。參見「神荼鬱壘」 條。
形容词
舒緩、從容不迫。《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析幹必倫,析角無邪,斲目必荼。」
“荼”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傳荼,苦菜也。
大雅周原膴膴,菫荼如飴。
爾雅·釋草荼,苦菜。
疏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白汁,花黃似菊。
又詩·豳風採荼薪樗。
又予所捋荼。
註荼,萑苕也。
又詩·鄭風有女如荼。
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周禮·地官·掌荼註荼,茅秀也。
前漢·禮樂志顏如荼,兆逐靡。
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師古曰言美女顏貌如茅荼之柔也。荼者卽今所謂蒹錐也。
又書·湯誥弗忍荼毒。
傳荼毒,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疏荼、毒皆惡物。
又詩·周頌以薅荼蓼。
孫炎曰荼亦穢草,非苦菜也。
王肅曰荼,陸穢。
又爾雅·釋木檟,苦荼。
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作羹飮。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詳茶字註。
又博雅荼,僭也。
又揚子·方言倩、荼,借也。
郭註荼,猶徒也。
又神名。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蔡邕·獨斷十二月歲竟,乃畫荼、壘,幷懸葦索以禦凶。
又唐韻宅加切六書正譌直加切正韻鋤加切,𠀤音𣗪。義同。
又通舒。
禮·玉藻諸侯荼。
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
註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荆荼是徵。
索隱註荼,音舒。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𠀤音舒。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
爾雅·釋草蔈、荂,荼,卽芀也。
又倉大切,音蔡。
博物記雲南郡荼首,其音爲蔡茂,是兩頭鹿名也,永昌有之。
又集韻余遮切,音邪。荼陵,縣名,在長沙。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書·江都易王傳有男子荼恬。蘇林云:荼音琅邪之邪。
又正韻商居切,音書。與瑹同。
又周禮·地官掌荼,徐邈讀作羊諸切,音余。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亦茅秀也。考證:〔禮·玉藻荼前詘後。〕 謹按所引非原文句讀,謹照原文改諸侯荼。
“荼”形意通解
略說: 從「艸」,「余」聲,本義為苦菜。詳解: 從「艸」,「余」聲,本義為苦菜。《說文》:「苦荼也。从艸,余聲。」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
「荼」可表示茅、蘆之類的白花。《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
「荼」亦可表示田間雜草。《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
因苦菜之味苦,故「荼」可比喻痛苦。《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
「荼」可通作「塗」,義為爛泥,比喻苦難。《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生人陷荼炭之艱。」李善注:「《尚書》曰:『夏有昏德,民墜塗炭。』荼與塗,字通用。」
「荼」還可讀作「茶」,為「茶」的古字,《集韻‧麻韻》:「荼,茗也。一曰葭荼。或從木,亦省。」參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