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文言文意思
“莺”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莺”字

繁体:简化方式:草书楷化;偏旁类推

拼音:yīng

“莺”字的古汉语解释

yīng

名词 鸟名,又叫黄莺、黄鹂。《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乱飞。”

【莺迁】唐代以来用作祝贺升官或迁入新居时的颂辞。

“莺”国语辞典解释

yīng

名词
鳥綱雀形目的通稱。體型較麻雀為小,羽色多為褐色或暗綠色,嘴短而尖,叫聲清脆。主食昆蟲,是農、林業的益鳥。我國種類甚多,分布亦廣。


形容词
鳥羽光華有文采的樣子。《詩經.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鶯其羽。」

“莺”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𠀤音罌。
說文鶯,鳥也。卽黃鸝。一名倉庚,一名商倉,一名鵹黃,一名鸝鶹,一名鸝鶬,一名楚雀,一名黃袍,一名搏黍,一名黃鳥,一名金衣公子。魏文帝王粲𠀤有鶯賦。
 又鳥羽文。
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羽。
毛傳鶯然有文章也。俗作鸎,非。

“莺”形意通解

略說: 從「」,「」省聲,表示鳥類羽毛有文彩之貌。

詳解: 從「」,「」省聲,表示鳥類羽毛有文彩之貌。《說文》:「鳥也。从鳥,榮省聲。《詩》曰:有鶯其羽。《詩‧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鶯其羽。」毛傳:「鶯然有文章。

  「」也用作鳥名,表示黃鶯,又稱黃鸝、倉庚等,後泛指鳥綱鶯科鳥類。《禽經》:「倉庚、黧黃,黃鳥也」晉張華注:「今謂之黃鶯、黃鸝是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