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薶”文言文意思
“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mái
“薶”字的古汉语解释
mái
动词 古“埋”字。埋藏;埋葬。《尔雅·释天》:“祭地曰瘗薶。”《淮南子·时则》:“(孟春三月)掩骼薶骴。”
wō
动词 玷污。《淮南子·俶真》:“夫鉴明者,尘垢弗能薶;神清者,嗜欲弗能乱。”
“薶”国语辞典解释
mái
动词埋藏。同「埋」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又多殺宮人,生薶工匠,計以萬數。」 北周.庾信〈小園賦〉:「鎮宅神以薶石,厭山精而照鏡。」
wō
动词沾汙、弄髒。《淮南子.俶真》:「夫鑑明者,塵垢弗能薶。神清者,嗜欲弗能亂。」
“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與埋同。博雅藏也。
爾雅·釋天祭地曰瘞薶。
註旣祭薶藏之。
淮南子·時則訓掩骼薶骴。
又類篇暮拜切,音韎。義同。
又集韻陵之切,音釐。
爾雅·釋言窒薶,塞也。
又直音音懷。草名。
又字彙補烏魁切,音威。汚也。
淮南子·俶眞訓鑒明者,塵垢弗能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