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薮”国语辞典解释
sǒu
名词1.密生雜草的湖澤、沼澤。《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君無度而弗察兮,使芳草為藪幽。」 《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雲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人物聚集的地方。《書經.武成》:「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漢.蔡邕〈胡廣黃瓊頌〉:「惟道之淵,惟德之藪。」
3.草野、鄉野。晉.湛方生〈後齋詩〉:「解纓復褐,辭朝歸藪。」
“薮”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蘇后切,音叟。爾雅·釋地十藪。
註大澤也。
周禮·天官·大宰藪牧養藩鳥獸。
風俗通藪,厚也。有草木魚鼈,所以厚養人也。
詩·鄭風叔在藪。
又唐韻古音讀數。
易林山林麓藪,非人所處。
又集韻引聘禮十六斗曰籔。或从艸。
又韻會窶藪,戴器也。
前漢·東方朔傳註以盆盛物戴於頭者,則以窶藪薦之。
蘇林曰藪音數錢之數。
又集韻千𠋫切,音凑。
周禮·冬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藪。
註藪讀爲蜂藪之藪,謂轂空壷中也。蜂藪,猶言趨也。藪者,衆輻之所趨也。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