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国语辞典解释
wēi
动词1.草木枯黃。例: 「枯萎」 。《詩經.小雅.谷風》:「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2.衰病。《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漢.鄭玄.注:「萎,病也。」
形容词
衰頹、不振奮。例: 「萎靡不振」 。《魏書.卷六一.薛安都傳》:「民人萎餧,無以濟之。」
wěi
參見「萎蕤」 條。“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危切,音逶。蔫也。詩·小雅無木不萎。
屈原·離騷雖萎絕其何傷兮。
又病也。
禮·檀弓哲人其萎乎。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藥草。
爾雅·釋草熒,委萎。
註萎蕤也。
韓愈詩萎蕤綴藍瑛。
註萎蕤,靑花圓實。亦作荽蕤。
又正韻蓄𦄲貌。
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
又地名。
晉書·匈奴傳萎莎胡等詣王駿降。
又集韻同餧。詳餧字註。
“萎”形意通解
略說: 從「艸」,「委」聲。《說文》以為本義是餵養牛馬。詳解: 從「艸」,「委」聲。《說文》以為本義是餵養牛馬。《說文》:「萎,食牛也。从艸,委聲。」段玉裁注:「下文云『以穀萎馬』,則牛馬通偁『萎』。」
「萎」多表示草木枯死。如《詩.小雅.谷風》:「無草不死,無木不萎。」《文選.沈休文〈三月三日率爾成篇〉》:「寧憶春蠶起,日暮桑欲萎。」唐代白居易〈讀漢書〉:「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
「萎」比喻人精神不振,像植物枯槁。如《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王逸注:「身體疲病而憂貧也。」又指人病重、將死,如《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