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韪”国语辞典解释
wěi
名词對、是。《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亡德不報,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韙見戒。」
“韪”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𠀤音偉。說文是也。从是,韋聲。
左傳·隱十一年犯五不韙。
前漢·敘傳昭韙見戒。
註張晏曰:是也。明其是者,戒其非也。
後漢·荀爽傳五韙咸備。
集韻通作愇。
“韪”形意通解
「韙」異體又作「愇」,《說文》:「韙,是也。从是韋聲。《春秋傳》曰:『犯五不韙。』愇,籒文韙从心。」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