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文言文意思
“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wèi/

“尉”字的古汉语解释

wèi

1.名词 古代的武官。《陈涉世家》:“广起,夺而杀。”

2.动词 通“慰”,安慰。《汉书·韩安国传》:“以士大夫心。”

“尉”国语辞典解释

wèi

名词
1.古代典獄及捕盜等官職多稱為「尉」例: 「廷尉」「縣尉」

2.現今軍階的名稱,在士官之上,校官之下。例: 「上尉」「中尉」「少尉」

动词
安慰、安撫。通「慰」《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恢所部擊,猶頗可得,以尉士大夫心。」 《資治通鑑.卷九九.晉紀二十一.穆帝永和八年》「謝尚不能撫尉張遇,遇怒,據許昌叛。」

名词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尉止。

“尉”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於胃切集韻韻會正韻紆胃切,𠀤音畏。
說文从上按其下也。从𡰥从火,从又持火,所以㷉繒也。隸作
廣韻𠋫也,安也。
 又官名。
黃震曰,古司𡨥官,至秦漢改今名。義取除姦,安良民也。
後漢·光武紀,秦官,聽獄必質於朝廷,故曰廷,平也。
史記·張釋之傳今旣下廷,廷,天下之平也。
 又百官志,秦官,掌軍事。
應劭曰自上按下曰,武官悉以爲稱。
 又縣
漢官儀大縣兩,長安四,分左右部。五代時,皆軍校爲之,建隆閒詔諸縣,置一員,在主簿下。
 又姓。鄭大夫止。
 又遲,複姓。
 又集韻於勿切,音鬱。
風俗通火斗曰㷉。
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鬱。
正字通本作𤈫,或書作㷉。俗从小作。慰安之慰亦借㷉。申繒用火,从小者,从火之譌。㷉斗作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