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文言文意思
“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惟”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wéi

“惟”字的古汉语解释

wéi

1.动词 思考;考虑。《墨池记》:“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陈情表》:“伏圣朝以孝治天下。”

2.副词 只;只是。《木兰诗》:“不闻机杼声,闻女叹息。”

3.介词 因为。《少年中国说》:“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4.助词 句首表语气希望。《中山狼传》:“先生速图。”

【辨】惟,唯,维。“惟”本义是思;“唯”本义是答应;“维”本义是绳子。但在“思”的意义上“惟”、“维”通用;在“只”的意义上“惟”、“唯”通用;作助词表语气时三个字都通用。

【惟度】思量;揣度。

“惟”国语辞典解释

wéi

动词
1.思考、思量。《說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2.是、為。《書經.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3.有。《禮記.緇衣》「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文選.張衡.東京賦》「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副词
1.僅、獨、只有。《孟子.梁惠王上》「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2.但是、只是。例: 「病已治好,惟身體仍然虛弱無力。」

3.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新唐書.卷一一五.郝處俊傳》「處俊言可從,惟陛下不疑。」

助词
1.發語詞,無義。通「唯」「維」《書經.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孟子.滕文公下》「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2.用於句中,無義。《書經.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

连词
1.雖然、即使。《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

2.與、和。《書經.多方》「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

3.則。《書經.呂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介词
以、因為。《書經.盤庚中》「亦惟汝故,以丕從厥志。」

“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維。
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
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又語辭也。
毛晃曰有是,書濟河兗州之類。有思,書視遠明,詩載謀載之類。有獨之。書王不邇聲色之類。
 又姓。
 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𠀤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惟”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戰國金文又有從「」從「」的字形。本義是思考。

詳解: 從「」,「」聲。戰國金文又有從「」從「」的字形。本義是思考。《爾雅.釋詁》:「惟,思也。《說文》:「惟,凡思也。从心,隹聲。」如《詩.大雅.生民》:「載謀載惟,取蕭祭脂。」鄭玄箋:「惟,思也。」又如《戰國策.韓策一》:「此安危之要,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

  「」表示有。如《尚書.酒誥》:「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又表示為、是。如《尚書.益稷》:「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可用作語氣助詞,亦作「」或「」。如《尚書.洪範》:「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陳侯因[次月]敦:「其惟因[次月][𣈟女](揚)皇考[卲攴](紹)綀(統)。

  「」用作副詞,相當於「只有」、「只是」。如《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左傳.僖公五年》:「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用作連詞,相當於「即使」、「雖然」。如《淮南子.精神》:「且惟無我而物無不備者乎?《史記.淮陰侯列傳》:「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

  「」亦表示希望、願。如《史記.刺客列傳》:「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惟荊卿留意焉。《文選.枚叔〈上書諫吳王〉》:「臣乘願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惻怛之心於臣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