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懅”文言文意思
“懅”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懅”字

拼音:

“懅”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羞愧。《后汉书·王霸传》:“霸惭而还。”

2.形容词 惊恐。《后汉书·徐登传》:“主人见之惊。”

“懅”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害怕、惶急。《廣韻.平聲.魚韻》「懅,怯也。」 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賦〉:「懅生死于半氣,惜百年於一光。」 《資治通鑑.卷二一八.唐紀三十四.肅宗至德元年》「國忠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

2.羞愧、慚愧。《後漢書.卷二〇.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還。」

“懅”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强魚切集韻求於切,𠀤音渠。
廣韻怯也。
 又廣韻其據切,音遽。
類篇懼也,慚也。
後漢·王霸傳霸慚而退。
俗作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