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言文意思
“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性”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ìng

“性”字的古汉语解释

xìng

1.名词 人的本性;生性。《训俭示康》:“吾不喜华靡。”

2.名词 事物的本质特点。《采草药》:“此物之不同也。”

3.名词 性格;脾气。《陈州粜米》:“人见我儿不好。”

【性体】本性品质。

【性行】性格行为。

“性”国语辞典解释

xìng

名词
1.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質、本能。例: 「本性」「人性」「獸性」《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

2.事物的特質或功能。例: 「毒性」「藥性」「磁性」「韌性」《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則天之明,因地之性。」

3.生物的種別或事物的類別。例: 「男性」「雌性」「陰性」「陽性」

4.生命。例: 「性命」《左傳.昭公八年》「怨讟並作,莫保其性。」 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 「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5.生殖或情慾。例: 「性器官」「性生活」「性行為」

6.脾氣、性情。例: 「任性」「率性而為」《水滸傳》第一九回:「兄長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倫肯收留我們?」

7.範圍、方式。例: 「全國性」「全面性」「綜合性」「臨時性」

“性”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正切,音姓。
中庸天命之謂
是賦命自然。
孝經·說曰者,生之質也。若木則仁,金則義,火則禮,水則知,土則信。
 又通論者,生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
賈疏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
 又無爲而安行,曰之。
孟子堯舜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
𨻰淳曰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釋文亦訓生。〕 謹照周禮原本釋文改賈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