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文言文意思
“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忤(简繁同形)
拼音:wǔ
“忤”字的古汉语解释
wǔ
动词 违反;抵触;不顺从。《荆轲刺秦王》:“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中山狼传》:“私汝狼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
“忤”国语辞典解释
wǔ
动词違逆、不順從。《新唐書.卷二二三.姦臣傳上.李義府傳》:「凡忤意者,皆中傷之。」 《水滸傳》第九七回:「以此忤了蔡太師,尋他罪過。」
“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故切,音誤。說文逆也,本作啎。从午,吾聲。今作忤。
後漢·鮑永傳持正之忤。
又忤忤。意不喜也。
釋名靑徐謂女曰娪。娪,忤也。始生時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又或作牾。
前漢·王莽傳無所牾意。亦作午。
禮·哀公問午其衆,以伐有道。
亦作蘁。
莊子·寓言篇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
音義蘁音悟,逆也。
又正韻箋忤,亦作梧。
釋名當塗曰梧丘。梧,忤也,與人相當忤也。
又通作悟。
史記·韓非傳悟言無所擊排。
註悟作忤。
又通作迕。
前漢·食貨志好惡乖迕。
註迕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