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言文意思
“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舞(简繁同形)
拼音:wǔ
“舞”字的古汉语解释
wǔ
1.名词 舞蹈;舞曲。《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
2.动词 飞舞;舞动。《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
【动使动】使……飞舞。《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动词 跳;跳动。《促织》:“旁若一蟆,若将跃舞。”
4.动词 指玩弄文字、权术等。《汉书·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
【舞智】耍聪明;玩弄智慧。
“舞”国语辞典解释
wǔ
名词一種配合音樂節奏移動身體,表演各種姿態的藝術。例: 「芭蕾舞」 、「華爾滋舞」 、「交際舞」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动词
1.表演舞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
2.耍動、揮動。例: 「舞劍」 、「手舞足蹈」 。《禮記.樂記》:「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飛揚、飛翔。例: 「飛舞」 、「眉飛色舞」 、「龍飛鳳舞」 。
4.賣弄、玩弄。例: 「舞文弄墨」 。《史記.卷一二〇.汲黯傳》:「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
5.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鄰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
“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說文舞樂也。
玉篇足相背也。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又鍾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
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又變弄也。
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
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舞師。
又地名。
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
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又姓。
“舞”形意通解
略說: 「無」、「舞」古本一字,甲金文象一人手執牛尾一類飾物翩翩起舞之狀。本義是跳舞。金文加象兩腳的「舛」,強調腿足舞蹈的動作。詳解: 「無」的本義是「舞」,甲骨文的「無」字即象一人手執牛尾一類飾物(◎)翩翩起舞之狀,參見「無」。《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摻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後來「無」被借作「有無」的「無」,結果,舞蹈這個原來的意義反而要在「無」中加意符,另造後來的「舞」字。從金文的字形看,「舞」其實是於「無」字中的「大」(象人形)字下面加上「舛」,即相錯的二「止」(足),以突出起舞時蹁躚的舞姿。《左思.蜀都賦》中有「都人仕女,袨服靚糚;賈貿墆鬻,舛錯縱橫」之句,可視為舛字用作「舞」字的部件時可解作「步履交錯」的側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跳舞,楚余義鐘:「樂我父兄,飲食訶(歌)舞」。
戰國竹簡借「𨑑」為「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簡34:「羕(咏)斯猷(猶),猷(猶)斯𨑑(舞),𨑑(舞),喜之終也。」《禮記.檀弓》:「咏斯猶,猶斯舞」,鄭玄認為「猶」是「搖」的誤字,意指人歌咏時不由得身體搖動,身體搖動不由得跳起舞來。
《說文》:「舞,樂也,用足相背。从舛,無聲。𦏶(𦐀),古文舞从羽、亡。」
參見「無」,參見「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