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庑”国语辞典解释
wǔ
名词1.廳堂兩側的廂房。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詩: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清史稿.卷八二.禮志一》:「左右廡各五楹,陛一出,七級。」
2.泛指房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 《後漢書.卷四五.張酺傳》:「其無起祠堂,可作稿蓋廡,施祭其下而已。」
“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𠀤無上聲。說文堂下周屋。
釋名大屋曰廡。廡,幠也。幠,覆也。幷冀人謂之庌。
前漢·竇嬰傳𨻰賜金廊廡下。
註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蕃廡,草木盛貌。
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
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
註廡音武。
又與甒通。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
註古文甒作廡。考證:〔士喪禮甒禮在服。〕 謹按此出士冠禮。原文側尊一甒爲句,醴爲句,在服北爲句,非以甒禮在服爲句也。謹照原文改士冠禮側尊一甒。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