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文言文意思
“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íng

“庭”字的古汉语解释

tíng

1.名词 堂前;厅堂。《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若市。”

2.名词 堂阶下的平地;院子。《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柯以怡颜。”

3.名词 通“廷”宫廷;朝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

【庭除】庭前阶下;院内。

【庭训】父亲训诲教诫。

“庭”国语辞典解释

tíng

名词
1.廳堂、正房。《說文解字.广部》「庭,宮中也。」 清.段玉裁.注:「宮者,室也。室之中曰庭。」 《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2.院子、大廳臺階前的空地。例: 「庭院」《文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3.泛稱寬闊的地方。例: 「大庭廣眾」

4.審理訴訟案件的場所。例: 「法庭」「開庭」「民事庭」

5.額頭。例: 「天庭飽滿」「庭闕不張」

“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亭。
說文宮中也。
玉篇,堂階前也。
易·節卦不出戸,无咎。
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
 又官名。
周禮·秋官氏。
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者也。
 又爾雅·釋詁直也。
條,直也。
詩·小雅播厥百穀,旣且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都護府,有後縣。
廣韻卽漢車師後王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卽交河縣也。
 又天,星名。
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
 又洞,湖名。
楚辭·九歌波兮木葉下。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又山
任昉王文憲集序異表。
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斗繞口,謂面有山,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又集韻他定切,音聽。
增韻,隔遠貌。
莊子·逍遙遊大有逕
 又叶徒陽切,音近長。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考證:〔周禮·秋官氏。主射天鳥,令國中淸潔如者也。〕 謹照原文天改夭。〔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煌煌。〕 謹照原詩煌煌改煒煌。

“庭”形意通解

略說: 從「广」,「」聲。「」是「」的分化字,指堂前至門內的空地,是臣子朝見君主的地方。

詳解: 從「广」,「」聲。「」是「」的分化字。「」的本義是堂前至門內的空地,是臣子朝見君主的地方。最初朝見君主的「」是露天的環境,朝會遇雨即廢,後來改在室內,故又從「广」。《正字通》:「古者廷不屋,諸侯相朝,雨沾衣失容則廢,後世始屋之,故加广,廷、庭實一字也。」因此,「」、「」本通用,後來為了區別,便以「」專門表示君主聽政的處所,而「」則表示一般的堂前門內的空地,即庭院。(參王鳳陽)

  「」用同「」,表示朝廷的例子如《周易.夬》揚于王庭」,孔穎達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趙王乃齎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又用作動詞,表示朝覲。如《詩.大雅.常武》:「四方既平,徐方來庭。

  「」表示堂前門內空地的例子如《戰國策.齊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文選.張平子〈西京賦〉》:「嘉木樹庭,芳草如積。

  「」又表示房屋的正室。如《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邢昺疏:「夫子曾獨立於堂,鯉疾趨而過其中庭。

  「」也表示官署。如《管子.明法解》:「任官而不責其功,故愚汙之吏在庭。」又指邊疆少數民族所轄地方。如《漢書.李廣蘇建傳》:「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

  「」可表示直,同「」。《爾雅.釋詁下》:「庭,直也。」如《詩.大雅.大田》:「播厥百穀,既庭且碩。《國語.周語》:「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待不庭不虞之患。」韋昭注:「庭,直也。

  甲金文有從「」從「」從「」的字形,于省吾釋為「」或「」的初文,可備一說。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