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文言文意思
“挺”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挺(简繁同形)
拼音:tǐng
“挺”字的古汉语解释
tǐng
1.动词 拔出。《陈涉世家》:“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2.动词 挺直;伸直。《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动词 突出;冒出。《雁荡山》:“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4.形容词 不屈;不服。《陈州粜米》:“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你可敢教我亲自秤?”
5.量词 根。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南墙钜竹千挺,俨立若相持。”
【挺挺】正直的样子。
“挺”国语辞典解释
tǐng
动词1.拔出。《說文解字.手部》:「挺,拔也。」 《戰國策.魏策四》:「挺劍而起。」 《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
2.撐直。例: 「挺胸」 、「挺著脖子」 。
3.勉強支撐。例: 「挺不住」 、「他病了!還是硬挺著不肯休息。」
形容词
1.直的。例: 「西裝筆挺」 。
2.獨特、傑出。例: 「英俊挺拔」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挺特,奇偉秀出。」 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
副词
很、甚。例: 「他人緣挺好。」 、「她待人挺和氣。」 、「她看起來挺高興的樣子。」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挺長挺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
名词
量詞。計算機槍數量的單位。例: 「十挺機關槍」 。
“挺”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𠀤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
廣韻挺出也。
吳語挺鈹搢鐸。
前漢·師丹傳挺力田。
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
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又直持也。
又寬也。
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又引也。
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
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又集韻韻會𠀤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直也。
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
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又荔挺,香草名。
禮·月令仲冬荔挺出。
註馬䪥也。
又與脡通。
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
註挺猶膱也。
又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挺縣別音。
又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挺”形意通解
略說: 從「手」,「廷」聲,本義為拔出。詳解: 從「手」,「廷」聲,本義為拔出。《說文》:「拔也。从手,廷聲。」 《國語‧吳語》:「被甲帶劍,挺鈹搢鐸。」韋昭注:「挺,拔也。」
「挺」可表示直、伸直、直立。《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鄭玄注:「挺,直也。」
「挺」也表示生長、長出。《後漢書‧楊賜傳》:「華嶽所挺,九德純備。」李賢注:「挺,生也。」
「挺」還表示支撐。《三國志‧魏志‧傅嘏傳》:「雖不能終自保完,猶足以延期挺命於深江之外矣。」
近現代漢語中「挺」還能用作副詞,表示很。《兒女英雄傳》第6回:「是個挺大的大貍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