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撝”文言文意思
“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huī
“撝”字的古汉语解释
huī
1.动词 剖开;破开。《后汉书·马融传》:“撝介鲜,散毛族。”
2.动词 通“挥”。挥动;指挥。《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3.形容词 谦逊。王仲宝《褚渊碑文》:“功成弗有,固秉撝挹。”
“撝”国语辞典解释
huī
动词1.指揮。《公羊傳.宣公十二年》:「莊王親自手旌,左右撝軍,退舍七里。」 《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曾以漢無備,出迎於路,漢即撝兵騎,收曾斬之,而奪其軍。」
2.擺動、揮動。例: 「撝手」 。宋.程公許〈念奴嬌.曉涼散策〉詞: 「誰與冰輪撝玉斧,恰好今宵圓足。」
形容词
謙讓。南朝梁.江淹〈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躬謹蘭閨,身撝椒第。」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頌.房梁公元齡〉:「閒居臺輔,撝默自處。」
“撝”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許爲切集韻韻會吁爲切,𠀤音麾。說文裂也。
馬融·廣成頌撝介鮮。一曰手指麾也。
易·謙爻撝謙。
王弼註指撝,皆謙也。
程傳施布之象。
朱子·本義發揮也。○按說文許歸切,歸字誤。九經字𢳌麾撝同,通作揮。
又集韻于嬀切,音爲。佐也。
揚子·太𤣥經事貌用恭撝肅。
註貌曰恭,恭作肅,肅敬以佐恭也。
又羽委切,音蔿。亦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