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缋”文言文意思
“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huì
“缋”字的古汉语解释
huì
1.名词 成匹布帛的头尾,又称机头。可用来系物,也可做装饰品。《洛阳伽蓝记·城西》:“以五色缋为绳。”
2.名词 通“绘”,五彩的刺绣或图画。《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
“缋”国语辞典解释
huì
名词1.布帛頭尾的剩餘部分。《說文解字.糸部》:「繢,織餘也。」 清.段玉裁.注:「繢之言遺也,故訓為織餘。織餘,今亦呼為機頭,可用系物及飾物。」
2.彩色的毛織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木土衣綺繡,狗馬被繢罽。」
动词
作畫。通「繪」 。唐.陸龜蒙〈江湖散人歌〉:「神鋒悉出羽林仗,繢畫日月蟠龍螭。」
“缋”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對切,音潰。說文織餘也。
玉篇紐繢也。
急就篇註繢亦絛組之屬,似纂而色赤。
又類篇一曰畫也。
周禮·春官·司几筵諸侯祭祀席蒲筵繢純。
註繪,畫文也。
又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繢。
疏畫布爲雲氣。
前漢·食貨志以繢爲皮幣。
註繢,繡也。繪五采而爲之。
又與繪同。
禮·玉藻緇布冠繢緌。
註繢,或作繪。
又集韻戸賄切,音瘣。義同。
又集韻胡隈切,音回。
類篇采色鮮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義同。
又集韻求位切。𦆠或作繢。考證:〔集韻戸賄切,音塊。〕 謹按塊在隊韻,賄在賄韻,戸賄切不得音塊,謹照集韻音塊改音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