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纻”文言文意思
“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纻”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hù

“纻”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ù

1.名词 通“苎”,苎麻。《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

2.名词 苎麻织砀布。左思《吴都赋》:“衣絺服,杂沓從萃。”

“纻”国语辞典解释

zhù

名词
1.一種麻料纖維。同「苧」《詩經.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紵。」 唐.孔穎達.正義:「陸機疏云:『紵亦麻也。』」

2.用麻織成的布。《禮記.喪服大記》「絺綌紵不入。」 唐.孔穎達.正義:「紵是紵布。」 《聊齋志異.卷一.葉生》「何必拋卻白紵,乃謂之利市哉!」

“纻”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直呂切集韻韻會丈呂切,𠀤音宁。
說文檾屬。細者爲絟,粗者爲紵。
急就篇註紵,織紵爲布,及疏之屬也。
書·禹貢厥貢漆枲絺紵。
詩·陳風可以漚紵。
陸璣疏紵,亦麻也。
周禮·天官·典枲掌布緦縷紵之麻草之物。
白而細疏曰紵。
左傳·襄二十九年子產獻紵衣焉。
鄭地貴紵。
史記·司馬相如傳揄紵縞。
紵,織紵也。
 又集韻展呂切,音貯。義同。考證:〔集韻韻會文呂切,𠀤音宁。〕 謹照原文文呂切改丈呂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