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文言文意思
“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斲”字

拼音:zhuó

“斲”字的古汉语解释

zhuó

1.动词 吹;削。《荀子·王制》:“农夫不削、不陶冶而足械用。”

【辨】斲,斫。“斲”通常指把木头砍削成器物。“斫”除了这个意义外,通常还表示吹击,砍断,可以用于“斫人”、“斫地”等。

“斲”国语辞典解释

zhuó

名词
斧頭。《左傳.成公二年》「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斲、執鍼、織紝皆百人。」


动词
1.砍、削木。《莊子.天道》「輪扁斲輪於堂下。」 《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

2.雕飾。《淮南子.本經》「木工不斲,金器不鏤。」

“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竹角切,音琢。
說文斫也。从斤从𠁁。
徐鉉曰:𠁁器也。斤以斫之,或从畫丮作𦘣。
書·梓材旣勤樸
已勞力撲治削。
 又韻補叶株遇切。
何晏·景福殿賦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
 又叶竹鹿切。
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等化器類,庇廕尊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