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国语辞典解释
zhǎn
动词1.砍、殺。例: 「披荊斬棘」 、「斬首示眾」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2.斷絕。《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戰國策.秦策三》:「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
“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側減切集韻韻會阻減切,𠀤音蔪。說文截也。从車从斤。斬法車列也。
博雅裁也。
釋文斬,暫也。暫加兵,卽斷也。
爾雅·釋詁斬,殺也。
詩·小雅斬伐四國。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
又杜甫詩斬新花蕊未應飛。
註禪家有斬新日月之語。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芟也。
“斩”形意通解
略說: 從「車」從「斤」。本義是用斧鉞把人砍斷。詳解: 從「車」從「斤」。本義是用斧鉞把人砍斷。《說文》以為「斬」是效法車裂之刑而來,故字形從「車」。「斤」的本義是斧頭,表示砍人所使用的斧鉞。《說文》:「斬,𢧵也。从車从斤。斬法車裂也。」段玉裁注:「𢧵者,斷也。[……]蓋古用車裂,後人乃法車裂之意而用鈇鉞,故字亦从車。斤者,鈇鉞之類也。」金文已有「斬」字,見於伯簋:「白(伯)乍(作)斬皿寶[尊阝](尊)彝。」「皿」是人名,「斬皿」即砍殺皿這個人。「斬」表示砍殺的例子又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55:「隸臣斬首為公士。」「隸臣」是犯罪被判處刑罰的刑徒,而「公士」是二十等爵的第一級。隸臣在戰場上斬殺敵人首級,可授第一級爵位。
「斬」又泛指砍斷。如《墨子.非攻下》:「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淮南子.時則》:「是月也,樹木方盛,勿敢斬伐。」
「斬」表示斷絕。如《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朱熹注:「斬,絕。」又如《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斬」還表示剪裁,特指喪服不縫下邊。《廣雅.釋詁二》:「斬,裁也。」如《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杜預注:「斬,不緝之也。」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