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言文意思
“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新(简繁同形)
拼音:xīn
“新”字的古汉语解释
xīn
1.形容词 新的;与“旧”相对。《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
2.名词 新出现的事物。《论语》:“温故而知新。”
3.形容词 新鲜。《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
4.副词 刚;才。《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新妇】⒈新娘。⒉称儿媳。⒊妇人自称的谦辞。《孔雀东南飞》:“新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新贵】新任高官者。
【新正】⒈正月。⒉元旦。
“新”国语辞典解释
xīn
形容词1.沒有使用過的。與「舊」 相對。例: 「新辦法」 、「新衣」 、「新筆」 。
2.剛開始的、始出現的。例: 「新芽」 、「新生兒」 、「新品種」 。
名词
1.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例: 「履新」 、「汰舊換新」 、「溫故知新」 。
2.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 《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动词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例: 「改過自新」 、「一新耳目」 。《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 《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副词
不久前、剛才。例: 「新寫的字」 、「新買的衣服」 。《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辛。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咸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新”形意通解
略說: 從「斤」從「辛」,「辛」亦是聲符,或增「木」旁,象以斧砍木取柴之形。《說文》:「新,取木也。」後借為新舊的「新」,故另造「薪」字,表示取柴薪的本義。詳解: 「新」字在殷墟甲骨文早期從「斤」從「辛」,「辛」亦是聲符。後來聲符「辛」之下增「木」,「辛」的下部與「木」的上部共用筆劃。周代金文師酉簋等從前者,其餘則多從後者。戰國竹簡多把「亲」析為「辛」、「木」,並把「木」置於「辛」上,可參看上博簡〈容成氏〉的字形。
「新」字象以斤斧砍木取柴之形。一說「新」為「𣓀」的累增字,「𣓀」象用楔子來劈析木柴(詹鄞鑫)。由於「新」字被借用為新舊之「新」,本義為借義所奪,古人因此加「艸」旁另造「薪」字。因此,「新」是「薪」的初文。參見「薪」。
「新」字於甲骨文中用作新舊之新。如《合集》30973:「其蒸新鬯二升」,「新鬯」就是指新釀成的酒。另「新」字於甲骨文亦可用作地名、人名、祭祀名。金文中「新」亦用作簇新的意思,如中山王方壺:「新君子之,不用禮宜(儀)」,「新君」即指初繼位的國君。另金文中屢見「新邑」一詞,用作成周早期的稱呼。如臣卿簋:「公違省自東,才(在)新邑」。《尚書.多士》亦云:「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新」亦可用作刑徒,如訇簋提到「側新」一詞,郭沫若認為「側新」即「鬼薪」。可參見「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