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文言文意思
“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斷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duàn
“断”字的古汉语解释
duàn
1.动词 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动词 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3.动词 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4.动词 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5.动词 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副词 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
【断鸿】失群的孤雁。
【断魂】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
【断狱】审理或判决罪案。
“断”国语辞典解释
duàn
动词1.截開。例: 「砍斷」 、「割斷」 。《易經.繫辭下》:「斷木為杵。」
2.隔絕、不延續。例: 「中斷」 、「望斷」 、「斷了音訊」 、「恩斷義絕」 。唐.白居易〈後宮詞〉:「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3.戒除。例: 「斷菸」 、「斷奶」 、「斷酒」 。
4.決定、判定。例: 「診斷」 、「當機立斷」 、「優柔寡斷」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副词
絕對的。例: 「斷無此理」 、「此事斷然做不得。」
“断”康熙字典解释
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𣂢𠜷𠝅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說文作𣃔。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断”形意通解
略說: 從「𢇍」,從「斤」,本義為截斷。詳解: 從「𢇍」,從「斤」,本義為截斷。《說文》:「𣃔,截也。从斤从𢇍。𢇍,古文絕。𠸿,古文斷从𠧢。𠧢,古文叀字。《周書》曰:『𠸿𠸿猗無他技。』𠜷,亦古文。」參見「絕」。《詩‧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斷」可表示特指人的肢體斷折。《禮記‧王制》:「瘖聾跛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鄭玄注:「斷,謂支節絕也。」
「斷」還表示斷絕、隔絕。《禮記‧儒行》:「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孔穎達疏:「斷,絕也。」
「斷」還可表示斬、殺。《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幸臣有罪,大者立斷,小者肉刑,不仁。」顏師古注:「斷謂斬也。」
「斷」亦表示區分。《逸周書‧度訓》:「明王是以極等以斷好惡,教民次分。」
「斷」也可以表示判斷。《易‧繫辭上》:「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斷」可指果斷。《史記‧李斯列傳》:「斷而敢行,鬼神避之。」
「斷」還能用作副詞,表示決然、一定等語義。《易‧繫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