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文言文意思
“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心”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īn

“心”字的古汉语解释

xīn

1.名词 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

2.名词 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

3.名词 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

4.名词 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

5.名词 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

【心志】内心;意志。

“心”国语辞典解释

xīn

名词
1.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例: 「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思想、意念、感情。例: 「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思慮、謀畫。例: 「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

5.性情。例: 「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例: 「江心」「掌心」「圓心」 。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植物的花蕊或苗尖。例: 「花心」 。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

9.星官名,心宿之首,共有三顆星,在西方屬天蠍座。《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 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心三星,天王正位也。」

10.二一四部首之一。

“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爲大火,然則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
 又釋名,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乎。
天地以本爲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也。
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謂本也。
 又中也。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凡言中央曰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
不提,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
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
五藏之次,次肺,至此則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下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形,故惢字从,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心”形意通解

略說:」字之甲金篆文象心臟之形。

詳解:」字之甲金篆文字形雖由簡轉繁,但是其象物之取向甚明,皆象心之形。「」字甲骨文舊誤釋為「」,二字字形有別,「」字底部相連而「」字則分開。參見「」。

  早期金文象心臟有膜瓣之形,或於字中空處加上一點作裝飾。金文中另有於「」上別加一點的「」字,兩者時有相混。春秋以後,「」字下尾筆漸長,乃小篆形體所本。

  甲骨文「」字可表示心思,如《合集》6928:「王㞢(有)心正(征)」,指王有心思要征伐。另「」字可借用作「」,指水名,如《合集》14022:「涉心」,即指渡過沁水。《說文》:「沁,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按沁水在今山西省東南部。

  金文中「」指思想、心思,如逨編鐘:「不(丕)顯朕皇考,克粦明氒(厥)心。」全句讚頌其偉大顯赫的父親,擁有光明的思想。古人相信情生於心,人的思維亦由心臟主宰,《孟子.告子上》即云:「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因此古人多用「」來表示思想感情,「」也是漢字中構詞配搭可能最多的漢字之一。

  《說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按許慎以今、古文經學的五行學說解釋五臟。古文經學以心屬土,今文經學則以心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