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慝”文言文意思
“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慝(简繁同形)
拼音:tè
“慝”字的古汉语解释
tè
1.名词 邪恶;恶念。《庄子·渔父》:“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吏无苛政,民无怀慝。”
2.名词 灾害。《国语·晋语八》:“以伏蛊慝。”
nì
动词 通“匿”。隐藏。《墨子·尚贤下》:“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
“慝”国语辞典解释
tè
名词1.邪惡。《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作慝。」
2.壞人。《資治通鑑.卷二三二.唐紀四十八.德宗貞元元年》:「實眾慝驚心之日,群生改觀之時。」 元.胡三省.注:「眾慝,猶言眾惡也。」
3.災害。《國語.晉語八》:「蠱之慝,穀之飛實生之。」
动词
改變。通「忒」 。《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
“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他德切集韻惕得切,𠀤音忒。廣韻慝,惡也。
書·畢命旌別淑慝。
又穢也。
禮·樂記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又邪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慝。
又隱惡也。
書·周官篇司𡨥詰姦慝。
又地慝,若瘴蠱也。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
晉語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又方慝也。
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
註方慝,四方言語所惡也。
又仄慝也。
前漢·五行志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
孟康曰仄慝者,月行遲在日後,當沒而更見也。
又集韻昵力切,音匿。隱情飾非曰慝。
从匿从心,蓋惡之慝於心者。考證:〔周禮·秋官·司𡨥詰姦慝。〕 謹按秋官無詰姦慝之文,查係書周官。謹將周禮秋官改書周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