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文言文意思
“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ōng

“忠”字的古汉语解释

zhōng

1.动词 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乎?”

2.形容词 忠贞;忠实。《出师表》:“此四君者,皆良实,志虑纯。”

3.名词 忠诚的人。《涉江》:“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义】忠贞节义。

“忠”国语辞典解释

zhōng

名词
1.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美德。例: 「盡忠職守」「效忠」《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2.姓。如漢代有忠譚。

动词
盡心做事。例: 「忠君愛國」

“忠”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
說文敬也。
玉篇直也。
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
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和。
中心曰。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
書·伊訓爲下克
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
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也。
 又廣韻無私也。
左傳·成九年無私,也。
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臣不私。
 又厚也。
周語非親禮。
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州。
 又淵名。
山海經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
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考證:〔周禮·地官一曰六德,智,仁,聖,義,,和。鄭疏中心曰。〕 謹按疏非鄭氏所作,謹照原書地官改大司徒。省鄭字。

“忠”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亦是聲符。古文字「」乃旗鼓,為軍中發號施令之處,從「」從「」,即會軍人忠於軍令之意(李經諱)。本義是臣下對君主不貳之操守。

詳解:」字甲金文象旗鼓,豎筆上多置橫畫以象飄帶。由於「」字本指發號施令之處,因此派生出忠於號令的「」字。「」從「」從「」,「」亦是聲符,會軍人忠於軍令之意。參見「」。

  金文中「」字用作本義。如中山王方壺:「賈渴(竭)志盡忠。《楚辭.惜誦》:「竭忠誠以事君。」另中山王方壺又有「忠信」一詞,「余智(知)其忠信也。《墨子.備城門》:「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戰國璽印中亦常見刻有「忠信」二字的格言印(李家浩)。

  戰國竹書「」亦用作本義,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1:「大臣之不睪(親)也,則忠敬不足。」指大臣如果不受尊重,那麼他們的忠誠敬仰就會不夠。《說文》:「忠,敬也。從心,中聲。

  傳世文獻「」除了用作本義,也可通假作「」,指內心。如《墨子.兼愛》:「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孫詒讓《閒詁》:「忠、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