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文言文意思
“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總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符号化
拼音:zǒng
“总”字的古汉语解释
zǒng
1.动词 系;捆。屈原《离骚》:“总余辔乎扶桑。”
2.动词 总括;汇集。《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宏兹德。”
3.动词 统领。《隋书·元谐传》:“总兵西下。”
4.副词 全;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副词 总是。《儒林外史》第三回:“如何总不进学。”
【总成】照顾;成全。
【总角】古代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两髻,借指童年。
【总统】总揽;总管。
【总总】⒈聚合起来的样子。⒉众多的样子。⒊杂乱的样子。
“总”国语辞典解释
zǒng
动词1.聚合。《淮南子.精神》:「夫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2.繫結。《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成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形容词
統括、全部的。例: 「總額」 、「總綱」 、「總店」 、「總司令」 。
副词
1.都。宋.朱熹〈春日〉詩: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一直、一向。例: 「他總不聽話!」
3.終究。例: 「不管怎麼說,他總不答應。」
4.全面、全部。例: 「總動員」 、「總復習」 。
zōng
名词量詞。計算絲的單位。《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縫,素絲五緫。」
cōng
名词青色的帛。《集韻.平聲.東韻》:「緫,《說文》:帛青色。」
“总”康熙字典解释
字彙補同總。又倉紅切,音蔥。色靑黃也。
又紬絹也。
“总”形意通解
略說: 從「糸」,「悤」聲。本義是聚束。詳解: 從「糸」,「悤」聲。本義是聚束。《說文》:「總,聚束也。从糸,悤聲。」段玉裁注:「謂聚而縛之也。悤有散意,糸以束之。」《釋名.釋首飾》:「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衛風.氓》:「總角之晏,言笑晏晏。」毛傳:「總角,結髮也。」
「總」又表示結、繫。如《楚辭.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王逸注:「總,結也。」西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建格澤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
「總」作名詞表示束繐、流蘇。如《周禮.春官.巾車》:「王后之五路:重翟,鍚面朱總。」賈公彥疏:「凡言總者,謂以總為車馬之飾,若婦人之總,亦既繫其本,又垂為飾,故皆謂之總也。」〈急就篇〉「承塵戶㡘絛繢總」,顏師古注:「總,一曰䋐屬也,所以緣飾衣裳也。」
「總」引伸表示聚集、集合。《玉篇.糸部》:「總,合也。」《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54:「更隸妾節(即)有急事,總冗,以律稟食。」整理者注:「總冗,把零散的聚集到一起,即集合。」翻譯為:更隸妾若有緊急差役,集合起來,應按法律規定發給口糧。又如《淮南子.精神》:「夫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
「總」也表示統率。如《清華玖.治政之道》簡2「上總亓(其)紀」,整理者:「總,統領,統率。」《漢書.地理志》:「至春秋時,尚有數十國,五伯迭興,總其盟會。」
「總」表示包括、總結。如《荀子.不苟》:「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史記.五帝本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總」可作副詞,相當於全、都。《廣雅.釋詁三》:「總,皆也。」如唐代杜甫〈泛江〉:「方舟不用楫,極目總無波。」南宋朱熹〈春日〉:「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又表示一直。如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白玉孃忍苦成夫》:「逆子總在,這等不肖,守之何益!」
「總」還用作絲數名。古代以絲八十根為一總。如《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縫,素絲五總。」毛傳:「總,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