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文言文意思
“愈”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愈”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愈”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通“瘉”,病好了。《狱中杂记》:“伤肤,兼旬。”

2.形容词 贤;胜过。《论语·公冶长》:“女与回也孰?”

3.副词 更加;越发。《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恭,礼至。”

形容词 通“愉”,愉快。《荀子·君子》:“心至。”

“愈”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病好了。通「愈」「瘉」《集韻.上聲.虞韻》「病瘳也。或作瘉。」 例: 「痊癒」「病癒」

名词
1.病。《爾雅.釋詁下》「瘉,病也。」 《詩經.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2.賢才。《國語.晉語九》「趙簡子問於壯馳茲曰:『東方之士孰為瘉?』」 三國吳.韋昭.注:「瘉,賢也。」

动词
1.病好了。《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漢王疾瘉,西入關,至櫟陽。」 南朝梁.簡文帝〈答湘東王書〉:「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2.超過、勝過。《漢書.卷五〇.汲黯傳》「使黯任職居官,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

副词
更加。通「愈」《荀子.堯問》「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

副词
更加、越發。例: 「愈長愈高」《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动词
1.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 《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2.勝過、高明。《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 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名词
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愈”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𠀤音庾。
玉篇勝也。
廣韻賢也。
增韻過也。
孟子丹之治水也,於禹。
 又進也,益也。
詩·小雅憂心
蘇氏曰,益甚之意。
 又差也。
左傳·昭二十年相從爲
,差也。
正義病差謂之
 又正韻偶許切。義同。
 又集韻容朱切韻會羊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
老子·道德經動而出。
音義羊主反,又羊朱反。
 又通作兪。
吳語越閒兪章。
荀子·仲尼篇兪務而俞遠。𠀤讀作
前漢·禮志兪甚亡益。
亦通作瘉。
晉語東方之士孰爲瘉。
賢也。
 又前漢·藝文志不猶瘉於野乎。
 又與愉通。
荀子·正論篇天子者,勢至重而形至怢,心至而志無所詘。
,讀爲愉。◎按廣韻,集韻,韻會,上聲俱切喩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喩,故又以喩爲疑也。然於平聲又切喩母,則其不安於疑母可知矣。

“愈”形意通解

金文上從「」,下從「」,「」是聲符,金文皆用作人名,意義不詳,魯伯愈父盤:「魯白(伯)愈父」。

  「」又通「」,表示快樂,《說文通訓定聲》:「愉,字亦作愈。《說文》:「愉,薄也。从心俞聲。《論語》曰:『私覿,愉愉如也。』」段玉裁注:「此薄也當作薄樂也,轉寫奪樂字。謂淺薄之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