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文言文意思
“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緼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yùn/yūn/wēn
“缊”字的古汉语解释
yùn
1.名词 新旧混合的丝绵。《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2.名词 乱麻。《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3.形容词 乱;纷乱。班固《东都赋》:“宝鼎见兮色纷缊。”
4.动词 包藏。《谷梁传·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执不言所于,缊于晋也。”
【缊褐】破旧的粗衣。
【缊巡】并行的样子。
“缊”国语辞典解释
yùn
名词1.新舊相混的棉絮。《禮記.玉藻》:「纊為繭,縕為袍。」 漢.鄭玄.注:「纊,謂今之新綿也;縕,謂今之纊及舊絮也。」
2.亂麻。《漢書.卷四五.蒯通傳》:「(里母)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 唐.顏師古.注:「縕,亂麻也。」
形容词
紛亂。漢.揚雄《法言.孝至》:「齊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 晉.李軌.注:「縕,亂也。」
yūn
名词1.赤黃色。明.張自烈《正字通.糸部》:「縕,赤黃間色也。」
2.參見「絪縕」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