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言文意思
“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绳”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héng

“绳”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éng

1.名词 绳子。《过秦论》:“然陈涉瓮牖枢之子。”

2.名词 木工取直用的墨线。《劝学》:“木直中,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名词 标准;法令。《韩非子·孤愤》:“则贵重之臣必在之外矣。”

4.动词 约束;衡量;纠正。《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天下以天下之梅也。”

【绳尺】⒈工匠用的墨线和尺子。⒉法度;尺度;章法。

【绳墨】⒈木工画直线的工具。⒉法度;规矩。

【绳枢】用绳系住门扇充当门轴。形容家境贫困住房简陋。

“绳”国语辞典解释

shéng

名词
1.用兩股以上的麻、絲、草或尼龍絲、金屬絲絞揉成的長條物。例: 「麻繩」「草繩」「尼龍繩」

2.繩墨,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3.規矩、準則。例: 「準繩」《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

4.姓。如明代有繩服。

动词
1.約束、制裁。例: 「繩之以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2.糾正。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今執必公之理,以繩不公之情。」

3.衡量。《禮記.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 漢.鄭玄.注:「繩,猶度也。」 唐.孔穎達.正義:「繩是量度之物,經云以繩德厚謂度量之以道德仁厚。」

4.繼承。《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绳”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𠀤音乗。
說文索也。
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
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
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
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
 又書·囧命繩愆糾謬。
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
繩繩,戒愼也。
朱傳不絕貌。
 又大雅繩其祖武。
繩,戒也。
朱傳繩,繼也。
 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
繩,猶度也。
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又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
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又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
繩,譽也。
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又集韻以證切,音孕。
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
含實曰繩。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又集韻石證切,音乗。𡽪也。
 又韻補叶乗融切。
𨻰琳武庫賦陵九城而上躋,起齊軌兮玉繩。車軒轔於雷室,騎浮厲乎雲宮。
廣韻俗作繩。

“绳”形意通解

略說: 一曰同「」,本義為戒愼;一曰從「」,「」省聲,本義為繩索。

詳解:」之本義有兩說,一曰同於甲骨文(屯甲2031)從「」從「」從「」之字(饒宗頤),後寫作「」,義為戒愼,如《詩經》繩其祖武」,「」訓為「」,三家詩作「慎其祖武」,「」讀為慎。一曰從「」,「」省聲,本義為繩索,即纖維或金屬擰成的條狀物。《說文》:「索也。从糸,蠅省聲。」段玉裁注:「繩可以縣,可以束,可以爲閑。故《釋訓》曰:『兢兢、繩繩,戒也。』《周南》傳曰:『繩繩、戒愼也。』从糸,蠅省聲。

  先秦典籍用「繩索」義,如《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簡帛文字亦用此義,如《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375:「至矣才(哉)!法君法臣。木直,繩弗能罪也。木其能侵繩乎?

  「」也用作繩墨,即墨斗,木匠用以正曲直的工具。如《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由此亦引申出「」的直、正和準則之義。「直、正」義見於《呂氏春秋·離俗》:「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高誘注:「繩,正也。」「準則」義見於《淮南子·天文》:「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也見於《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1:「法者,引得失以繩」。

  「」還可引申為度量、衡量之義。如《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354:「請明臣法,以繩適臣之罪」;也可引申為糾正、彈正之義,如《書·冏命》:「繩愆糾謬。」孔穎達疏:「繩謂彈正。

  「」也可用作約束、制裁,如成語「繩之以法」即用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