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文言文意思
“缯”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缯”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ēng/zèng

“缯”字的古汉语解释

zēng

1.名词 丝织品的总称。《汉书·灌婴传》:“灌婴,睢阳贩者也。”

2.名词 通“矰”。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缯”国语辞典解释

zēng

名词
1.絲織品的總稱。《說文解字.糸部》「繒,帛也。」 例: 「文繒」「細繒」《漢書.卷四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灌嬰》「灌嬰,睢陽販繒者也。」 唐.顏師古.注:「繒者,帛之總名。」

2.姓。如漢代有繒賀。

zèng

參見「繒繃」 條。

“缯”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慈陵切,𠀤音蹭。
說文帛也。籀文作緈。
前漢·灌嬰傳睢陽販繒者也。
師古曰:繒者,帛之摠名。
 又國名。
穀梁傳·僖十四年季姬及繒子遇于防。
周語杞繒由太姒。
杞繒二國,姒姓,夏禹之後。
 又縣名。
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陵至繒。
琅邪繒縣。
 又姓。
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繒氏。
前漢·文帝紀祁侯繒賀爲將軍。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徂棱切,音層。作亙切,音贈。義𠀤同。
 又與矰同。
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雁。考證:〔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𣺦至繒。〕 謹照原文艾𣺦改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