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文言文意思
“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綰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wǎn
“绾”字的古汉语解释
wǎn
1.动词 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
【又】盘结。梅尧臣《桓妬妻》诗:“妾初见主来,绾髻下庭隅。”
2.动词 统管;总揽。《史记·货殖列传》:“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史记·张仪列传》:“独擅绾事。”
“绾”国语辞典解释
wǎn
动词1.繫。《漢書.卷四〇.周勃傳》:「絳侯綰皇帝璽,將兵於北軍。」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其紐金章,綰墨綬,跨屬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2.盤結。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七:「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 《紅樓夢》第三回:「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挂珠釵。」
3.貫穿。《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北鄰烏桓、夫餘,東綰穢貉、朝鮮、真番之利。」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北有小山綰塢口,廬舍懸其上,是曰豐塘,東西南皆迴峰環之。」
“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版切,音捾。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
玉篇貫也,羂也。
廣韻繫也。
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
註綰者,統其要津。
又廣韻烏患切,音畹。鉤繫也。亦作綄。
“绾”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𤔔」,「官」聲,「𤔔」象雙手整理絲線之形,本義是打結,「綰髮」即束髮,「綰袖」即捲起衣袖。詳解: 金文從「𤔔」,「官」聲,「𤔔」象雙手整理絲線之形,本義是打結,「綰髮」即束髮,「綰袖」即捲起衣袖。後省去「爪」、「又」(手形)作從「糸」,「官」聲。
金文通假為「寬」,表示寬緩,有長遠之意,史牆盤:「受天子綰令(命),厚福豐年。」「綰命」就是長命之意。伯碩父鼎:「用旂(祈)匄百彔(祿)沬(眉)壽,綰綽永令(命)」。《說文》:「𦅻,繛也。从素,爰聲。緩,𦅻或省。」金文「綰綽」相當於《說文》的「𦅻繛」,表示寬緩、寬裕,是祈福之辭。又用作人名。《尚書.無逸》:「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