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言文意思
“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王”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wáng/wàng

“王”字的古汉语解释

wáng

1.名词 帝王;君主。《察今》:“先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2.名词 秦汉以后帝王称皇帝,“王”成为封爵最高一级。《陈涉世家》:“侯将相,宁有种乎。”

3.动词 朝见王。《诗经·殷武》:“莫敢不来。”

wàng

1.动词 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2.<名使动>封……为王;拥戴……为王。《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王霸】王业和霸业。儒家认为用仁义治理天下是王道;用武力征服天下是霸道。

【王师】帝王的军队,也指本朝的军队。

“王”国语辞典解释

wáng

名词
1.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例: 「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例: 「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泛稱同類中的首領。例: 「萬獸之王」 。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技藝超群的人。例: 「歌王」「拳王」

5.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 等條。

6.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动词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形容词
大。參見「王虺」「王鮪」 等條。

wàng

动词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形容词
興盛、旺盛。通「旺」《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

「玉」《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

“王”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雨方切,音徨。
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
易·坤卦或從事。
 又隨卦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無偏無黨,道蕩蕩。
詩·小雅宜君宜
君,諸侯也。,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
 又諸侯世見曰
詩·商頌莫敢不來
世見曰
 又凡尊稱亦曰
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父,父之妣爲母。
 又法,象,皆佛號。
華嚴偈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
,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
 又屋,山名。
書·禹貢至于屋。
正義曰: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弓之屬。
 又連,遠志也。見博雅,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又鴡,鳥名。
爾雅·釋鳥鴡鳩,鴡。
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春獻鮪。
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蟒,蛇。
蟒,蛇最大者,故曰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于放切,音旺霸也。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則去聲。
詩·大雅此大邦。
,君也。
釋文,于况反。
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於南鄭。
師古註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
莊子·養生主神雖,不善也。
謂心神長
釋文,于况反。
 又音往。
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
,往也。
朱註音往。〇按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考證:〔爾雅·釋親父之母曰母。〕 謹照原文改父之妣爲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往體寡來體多曰。〕 謹照原文改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弓之屬。〔又蟲名。爾雅·釋蟲虎,蝟也。〕 謹於又蟲名爾雅釋蟲下增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二十二字。
 又按虎蝟也非爾雅文,查係博雅,謹照原書增博雅二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于放切,徨去聲。霸。〕 謹按于放切,徨胡光切,非徨之去聲,今將徨去聲霸五字改爲音旺霸也。

“王”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鋒刃向下之斧鉞形(吳其昌),斧鉞是軍權的象徵,因以稱王。

詳解:」是把「」字轉九十度,把全字轉向以與原字區別。早期金文底畫呈弧形,且弧筆豐厚,仍保留鋒刃之形。後期金文底畫線條化為一橫,容易與「」字相混,其區別是「」的首兩橫畫較接近,而與底畫距離較遠,而「」字三橫之間的距離相約。後來為了進一步區別二字,遂於「」字中加點。

  甲骨文「」、「」用同一個字形來表示(林澐),因為斧鉞既是王權的象徵,又是武士所執持的器具。參見「」。

  甲骨文多表示商王,《合集》5193正:「貞:王歸」。

  金文表示君王,無叀鼎:「王各(格)于周廟」,意謂王來到周廟。攻吳王鑑:「攻吳王夫差,擇厥吉金,自乍(作)御鑑」,意謂吳王夫差選擇堅硬的青銅,鑄造日用的鑑。「王子」即王的兒子,王子午鼎:「王子午擇其吉金」。

  戰國竹簡表示君主、君王,《郭店簡.老子甲》簡13:「侯王能守之」。《郭店簡.緇衣》簡33-34:「穆穆文王」。《郭店簡.六德》簡39-40:「是古(故)先王之教民也」。《上博竹書二.從政甲》簡1:「昔三弋(代)之明王之又(有)天下者」。《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64:「此先王之至道」。《清華簡二.繫年》簡3:「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又表示統治、稱王,「王天下」即統治天下。《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42:「夫是以得眾而王天下。湯王天下三十又(有)一世而受(紂)作,受(紂)不述丌(其)先王之道。」意謂得到人民的擁戴才算是稱王天下。湯稱王天下經過三十一世換成紂即位,紂不遵循先王的治國之道。

  《說文》:「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𠙻,古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