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文言文意思
“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惘”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wǎng

“惘”字的古汉语解释

wǎng

见“惘然”。

【惘然】失意,精神恍惚的样子。李商隐《锦瑟》:“只是当时已”。成语有“惘然若失”。

“惘”国语辞典解释

wǎng

形容词
1.失意或失志的樣子。例: 「悵惘」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瀨鄉。將別,既自悽惘。」

2.困惑、迷惑。例: 「迷惘」

“惘”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𠀤音網。
集韻𢠵,失志貌。謂不稱適罔罔,然無知意。亦惶遽貌。
張衡·思𤣥賦䰟𢠵而無疇。
 又通作罔。
前漢·司馬相如傳敞罔靡徙。
失志也。

“惘”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失意之貌。

詳解: 從「」,「」聲。本義是失意之貌。《廣韻.養韻》:「惘,惘然失志皃。」如《文選.潘安仁〈西征賦〉》:「惘輟駕而容與,哀武安以興悼。」李善注:「惘,猶罔罔,失志之貌也。」唐代李商隱〈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新唐書.李林甫傳》:「林甫惘然,私語中人曰:『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