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文言文意思
“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怔(简繁同形)
拼音:zhēng
“怔”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ēng
1.形容词 惊惧。见“怔营”、“怔忪”。
2.动词 发愣。《红楼梦》:“那丫鬟倒发了个怔。”
【怔营】惶恐不安的样子。《后汉书·蔡邕传》:“怔怖悸。”
【怔忪】惊惧的样子。《四子讲德论》:“百姓怔,无所措其手足。”
“怔”国语辞典解释
zhēng
參見「怔忪」 、「怔營」 等條。lèng
动词發呆、發愣。通「愣」 。《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怔了半天,方解過來。」 《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見了饒鴻生的面,便問你姓饒麼?饒鴻生怔了一怔。」
“怔”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諸盈切,音征。集韻本作佂。
揚子·方言佂伀,遑遽也。或从心。
玉篇怔忪,懼貌。
晉書·王濬傳惶怖怔營,無地自厝。
又通作征。
後漢·蔡邕傳臣怔營怖悸。
亦通作正。
前漢·王莽傳人民正營俱。
註與怔同。
“怔”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正」聲。「怔」多用於「怔忪」、「怔營」等詞中,表示驚恐、惶恐。詳解: 從「心」,「正」聲。「怔」多用於「怔忪」、「怔營」等詞中,表示驚恐、惶恐。《玉篇.心部》:「怔,怔忪,懼皃。」如《潛夫論.救邊》:「旬時之間,虜復為害,軍書交馳,羽檄狎至,乃復怔忪如前。」 《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怔營竦息,悼心失圖。」
「怔」又表示發呆、發愣。如《紅樓夢》第32回:「兩個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聲,兩眼不覺滾下淚來,回身便要走。」《鏡花緣》第30回:「通使聽了,默默無言,只管發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