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文言文意思
“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恰(简繁同形)
拼音:qià
“恰”字的古汉语解释
qià
1.副词 恰好;正好。《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副词 才;刚刚。《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袖衫。”
“恰”国语辞典解释
qià
副词1.剛好、正好。例: 「恰好」 、「恰如」 、「恰到好處」 。唐.杜甫〈南鄰〉詩: 「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2.適當、合適。例: 「恰當」 、「恰如其分」 。
“恰”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𠀤音搯。說文用心也。
又恰恰,鳥鳴聲。
杜甫詩自在嬌鶯恰恰啼。
又適當之辭。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恰”形意通解
略說: 從「心」,「合」聲,表示用心,常用作恰當之義。詳解: 從「心」,「合」聲,表示用心,常用作恰當之義。《說文新附》:「用心也。从心,合聲。」唐詩用作恰當、正好。如杜甫〈南鄰〉:「野航恰受兩三人。」宋詞也用此義,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恰」可表示確實。明凌濛初《北紅拂》第三齣:「不知那裏是他家,索尋問個恰,恰。」
「恰」也可表示融洽。明湯顯祖《紫釵記‧淚燭裁詩》:「也索是,從大小那些商度,做姊妹大家懽恰。」
「恰」還用作副詞,表示才或卻。前者如元鍾嗣成《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別‧恨別》:「風流得遇鸞凰配,恰比翼便分飛。」後者如唐張鷟〈游仙窟〉:「十娘非直才情,實能吟詠;誰知玉貌,恰有金聲。」
「恰」還能作量詞,表示極少。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咱供養不曾虧了半恰,枉可惜了俺從前香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