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文言文意思
“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qiāo
“蹻”字的古汉语解释
qiāo
动词 举起(脚)。《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juē
名词 草鞋。《史记·虞卿传》:“蹑蹻担簦。”
jiǎo
形容词 矫健;勇武。《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为人蹻勇。”
“蹻”国语辞典解释
qiāo
动词抬起腳來。通「蹺」 。《說文解字.足部》:「舉足小高也。」
jiǎo
參見「蹻蹻」 、「蹻勇」 等條。jué
名词草鞋。《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躡蹻檐簦。」
“蹻”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祅切,𠀤同蹺。說文舉足行高也。
前漢·高帝紀可蹻足待也。
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𠀤音喬。
又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𠀤音噱。義𠀤同。
又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音矯。
詩·周頌蹻蹻王之造。
傳蹻蹻,武貌。
又魯頌其馬蹻蹻。
傳言彊盛也。
又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脚。走蹻蹻貌。
又爾雅·釋言蹻蹻,憍也。
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
詩·大雅小子蹻蹻。
傳驕貌。
又戰國策贏縢履蹻。
註蹻,屐也。
史記·虞卿傳躡蹻擔簦。
註蹻,草履也。
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
註應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
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又呂氏春秋蹻然不固。
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又集韻迄却切,音謔。
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
註㕁蹻,燥歰貌。
又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