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文言文意思
“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敲”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iāo

“敲”字的古汉语解释

qiāo

1.动词 敲打;叩击。《原君》:“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2.名词 一种刑具,打人的短棍。《过秦论》:“执扑而鞭笞天下。”

“敲”国语辞典解释

qiāo

动词
1.叩、擊。例: 「敲打」「敲鑼」 。唐.李商隱〈北青蘿〉詩: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2.斟酌、推究。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一.聽經猿記》「舉手推敲,頗類苦吟之賈島。」

3.揩油、訛詐、勒索。例: 「敲詐」「敲竹槓」「狠敲一筆」

名词
短杖。《文選.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敲”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骹。
說文橫擿也。
徐鉉曰從旁橫擊也。
類篇擊也。
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之。
賈誼·過秦論扑以鞭笞天下。
短曰,長曰扑。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𠀤音檄。義同。

“敲”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橫擊、叩打。

詳解: 從「」,「」聲,本義為橫擊、叩打。《說文》:「橫擿也。从攴,高聲。《左傳‧定公二年》:「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

  「」可指敲擊聲。唐吳融〈賦雪〉:「影密燈回照,聲繁竹送敲。

  「」還指擊殺。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摺:「誰待要宰馬敲牛,殺狗屠驢。

  「」亦表示推敲、琢磨。清馮桂芬〈贈顧侍萱學博〉:「尊酒那辭滿,新詩合共敲。

  「」還可表示敲詐。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摺:「掩那虔婆見他是個官人,心中要敲他一下,不想又沒甚麼大錢,好生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