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国语辞典解释
zhí
名词腳掌。《戰國策.楚策一》:「於是贏糧潛行,上崢山,踰深谿,蹠穿膝暴。」
动词
1.踐踏。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下午雨少止,濘甚,蹠泥往潘生家,不遇。」
2.到達。《文選.曹植.七啟》:「蹻捷若飛,蹈虛遠蹠。」
zhí
名词1.腳掌。《說文解字.足部》:「跖,足下也。」 清.段玉裁.注:「今所謂腳掌也。」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夜息南山,同臥一席;守隸防夫,觝頂交跖。」
2.人名用字。春秋時大盜,當時人稱為「盜跖」 。
zhè
(一)之又音。“跖”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音隻。說文足下。
淮南子·說山訓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必食其跖。
又韻補叶職略切。
張載·七命圜案星亂,方文華錯。封熊之蹯,翰音之跖。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