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国语辞典解释
zhǐ
名词1.地基、山腳。通「址」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 唐.元稹〈古社〉詩: 「古社基阯在,人散社不神。」
2.水中小洲。通「沚」 。《文選.張衡.西京賦》:「迺有昆明零沼,黑水玄阯。」
zhǐ
名词1.地基、基礎。唐.劉兼〈長春節〉詩: 「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2.地點、處所。例: 「住址」 、「遺址」 、「校址」 。
“址”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正韻𠀤渚市切,音止。基也。劉兼·長春節詩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與阯同。
“址”形意通解
甲金文從土從止,止象腳趾之形,有行走之意,象人自土丘出發之形。止是聲符,甲骨文用義不詳,金文用作氏族徽號。《說文》:「阯,基也。從𨸏(按︰即阜)止聲。址,阯或從土。」據《說文》,「址」乃「阯」之或體,參見「阯」。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