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文言文意思
“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桎”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ì

“桎”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名词 拘束犯人两脚的刑具,常“桎梏”连用。《战国策·齐策六》:“束缚梏,辱身也。”

【引】名词 约束;束缚。《庄子·达生》:“其灵台而不。”

“桎”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名词
古代的一種刑具,即腳鐐。參見「桎梏」 條。


动词
1.窒礙、阻礙。《莊子.達生》「其靈臺一而不桎。」

2.束縛、監禁。唐.沈佺期〈被彈〉詩: 「昆弟兩三人,相次俱囚桎。」

“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職日切,𠀤音質。
說文足械也。
徐曰之言躓也。躓,礙之也。械在足曰,在手曰梏。
周禮·秋官·大司𡨥之職萬民之有罪過害于州里者,梏而坐諸嘉石。
 又窒也。
莊子·達生篇其靈臺一而不
 又博雅,刺也。
 又鎋,所以制車者。
孝經·鉤命決孝道者,萬世之鎋也。
詩·小雅維周之氐。
鄭箋氐當作,言尹氏作太師之官,爲周之鎋也。
 又本草別錄木皮,主癧瘍風。
 又集韻展几切,音薾。亦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