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櫂”文言文意思
“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櫂”字

拼音:zhào

“櫂”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ào

1.名词 船浆。《九歌·湘君》:“桂兮兰栧。”

【又】指船。班固《西都赋》:“女讴,鼓吹震。”

2.动词 用浆划船。张衡《思玄赋》:“龙舟以济予。”

“櫂”国语辞典解释

zhào

名词
1.划船用的槳。《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宋.陸游〈泛舟〉詩: 「水鄉元不減吳松,短櫂沿洄野興濃。」

2.借指船。例: 「征櫂」《宋史.卷三.太祖本紀》「遂幸東水門,發戰櫂東下。」

动词
划船、搖船。《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號馮夷俾清津兮,櫂龍舟以濟予。」 唐.錢起〈江行無題〉詩一〇〇首之一〇:「宦遊難自定,來喚櫂船郎。」

“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敎切,音棹。
說文所以進船也。
釋名在旁撥水曰,濯也,濯於水中也,且言使舟進也。
韻會短曰檝,長曰
楚辭·九歌兮蘭枻。
 又說文或从卓。史記別作濯。
前漢·百官志上林苑有輯濯丞。
師古註輯與楫同,濯與同。
 又類篇直角切,音濁。樹枝直上貌。
爾雅,見梢字註。
 又集韻直格切,音宅。
 又五音集韻亭歷切,音狄。義𠀤同。
 又楚、宋謂梡曰